•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注册
  • |
  • 登录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登录|注册

  •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 全网作品
  • 参赛作品
  • 封面文章
  • 海选入围
  • 决赛入围
  • 520周冠
  • 获奖作品
  • 赛事动态
  • 参赛须知
  • 大赛留言
  • 媒体报道

赛事动态

2017年评委王国华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发布人: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7/8/31 11:44:52  点击:26776

《从深圳,取出栗》 小刀

一个诗人,写本土题材的诗歌,当然要贴着地皮写。但我在阅读时,常常为某些诗人捏一把汗:他们贴得太紧,反而局促。小刀的这组诗歌,让我深深感觉到了他的跳跃和超脱。既贴着这块潮湿的土地,又有一种可以扩而大之的高妙。你试着把“铁岗水库”和“新安湖”换成其他水库和湖水,似乎也可以成立。也就是说,他在个体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共通的“美”,一种个别的独特。这组诗歌意境开阔,转圜自然,堪称佳作。


《饮酒八篇》 刘郎

就目前所读,刘郎自己愿意端出来的诗歌,都会给人以惊喜。轻灵、跳脱。用词简单,把这些简单的词组合起来,又那么可爱,值得反复把玩。关键是,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述方式,让人一读就知道是他的诗。小小的建议是:有意识地多用些属于自己的词汇,形成自己的符号,让特点更有特点。


《这就是词语(外9首)》 憩园

憩园的诗,来自最普通的日常,但他没有被日常淹没。文字显示,他顺着日子在漂流,可时不时逆游几下,因此他的诗歌读来都有轻微的疼痛感。也许,他有大悲悯做背景吧?


《曾经爱过我的(组诗)》 李双鱼

与双鱼以前的作品比起来,这组诗颇有些变化。从纤细、轻灵、机智,到厚重、朴拙和粗壮。他开始自然而然地使用长句子,大段大段地正面描述场景。这很需要功力。写诗,把枯燥的想法隐藏在文字后面,似乎是必须的常态。事实上,能够不动声色的直抒胸臆,亦是返璞归真之一道。关键是火候能把握得好。双鱼也做到了。


《所有的房间和争吵》 唐诗

一个作家,一个电单车司机,一个流浪汉以及流浪汉收养的孩子,十几年间,生活不断发生变化,命运逐渐改变。你可以说这是按部就班,也可以说是深圳这个城市给他们带来了特殊的呵护。相比之下,他们遭遇的那些坎坷便不再让人绝望。这一个个小小的温暖映射出作者心里荡漾着的温暖。社区文学需要这样的温馨做底色。


《湾厦旧村:2万个深圳活法》 萧相风

这么长的文字,读着一点不觉得累,反而跟着作者的描述越走越远。非虚构类作品跟其他文学种类不同,除了个人的文字把握能力,还需要下笨功夫、苦功夫。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取不得巧。这就逼着作者必须真正沉下去,成为主人公中的一员。那些挑蚝工、环卫工、磨刀师傅,磨菜刀被描述得栩栩如生,跟作者的情怀关系巨大。尽管“情怀”这个词快被用烂了。


《雨水必定抵达种子根部》 魏先和

这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一个戏水少年,不慌不忙/穿过屋檐下愁眉苦脸的人群”。其间的逻辑,还是“爱”。因为爱周围的人,爱这块土地,他要说,以描述代替表达。但他不大声疾呼,他只是浅声低语。这时候,我们似乎应该告诉他:我们听到了。


《补爷》 段作文

最喜欢这篇小说的语言。仿佛在一群文绉绉的长衫中,突然冒出一个骨骼清奇的宋小宝。叭叭叭,叭叭叭。平铺直叙,娓娓道来,让读者欲罢不能。“补爷”是一根线,串起了基层工作的状态,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很多人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影子。


《阳光黑美人》 王先佑

读到最后,心里一酸。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的结尾,为一篇构思精巧的小说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篇小说平实、简单、干净,如同一幅纤尘不染的水彩画,一个摊贩,一个老师,一个燥热的背景,一群作为配角的其他人,演绎出一个群体的辛酸。尽管这种辛酸略有侵略性,但将其强化出来,才能引人注意,发人深省。


《初为人母》 细雨

万把字的一篇文章,时间跨度很大。从怀孕到孩子上幼儿园,几年的时间。作者在每个时间段都选取了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事件,串连在一起,既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妈妈的成长史。无时不刻不散发出焦虑、期盼、担心、喜悦的气息。孩子在长大,母亲在成熟,共同面对着一个不可知的世界。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都收获着自己的角色定位。


《孤独症》 无香

写作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无香已经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读过她的几篇小说,都能够在琐碎的细节中理出一条看似熟悉又稍显陌生的头绪,文笔极佳。落实到这篇小说中,结尾如果不是峰回路转,同样称得上优秀。而“峰回路转”使得此文戏剧性增强,自然也是不错的选择。关键还是怎么写,因为作者把细节做足了,结尾无论悲喜,都显得水到渠成。


《何日再聚》 李启远

歌曲《北京北京》里面唱到:“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前奏十分忧伤。李启远这篇作品,画面感很强,一个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在眼前一一略过。我想,如果配上《北京北京》的伴奏,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主人公们的遭遇,是很多来深打工者的遭遇,主人公的忧伤和憧憬,更是千万人的忧伤和憧憬。这是一篇容易产生共鸣的作品。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杨点墨

两万多字,一口气读完,情节太紧凑,停不下来。商战故事多,能生动到这个地步的,不多。同样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打量一件事,确实是完全不同的结论。正面人物的对面,也是个迫不得已的人。世界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各有苦衷。读到结尾,竟然有点小感动。开头慢,中间不疾不徐,结尾快,很符合阅读的节奏。


《社区公敌》 张夏

如果说现实生活是一幅素描,文学则是一只墨笔,在那些浅浅的线条上多描几下,使之突出出来。这篇小说,通过组织业委会这一事件,把生活中失败的线条一一描摹出来:自大、自私、盲从、浅尝辄止、冷血、冲动……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将整个活动置于死地。描摹的意义最终还是要影响具体生活,让那些主人公从中看到自己。如果说将来的生活一天天变化,跟文学的这种强烈的介入不无关系。


《深圳苍穹下》 江飞泉

很喜欢这一组诗歌。如果说刘郎的诗歌干净、简练和清新,那么,飞泉就是另一个相对的极端:意向繁复,让人眼花缭乱;指向多样,总有一个出人意料;思维阔大,看似写人,却时时以天地为背景。比如《台风》,根本不需正面描述,简单几行诗,就把台风的冷和惨烈交代清楚了。其他几首诗歌都有这样的特点。点赞。


《开盘》 马虹玫

记得去年马虹枚写过一篇关于医院的小说,术语、场景相当专业,引起一片惊叹声。这篇《开盘》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篇小说的专业性甚至超过了故事性。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个体的拼争、随波逐流、改变,放在整个深圳几乎人人关注的房产氛围中,尤其合理和耐读。


《秘境:关于一座城市的断想笔记》 赵目珍

看重这首诗的两个特点。一是画面感。这首长诗虽较为隐晦抒情,但并没过多使用虚词,而让读者在“一大群鹭鸟在红树林边翻飞”“风铃木披挂上阵”“鸥鸟亲近”“茫茫的水上”等词汇中,把深圳落实到地面上。其二是诗歌中的情绪,不疾不徐,不焦躁,不拖沓,不激昂,不消沉。这才应该是一个城市的常态,也是深圳的远景常态。 浪涌


《沙湾关纪事》 骚风

喜欢并支持这类非虚构写作,其根本意义还在于铭记。即便只是片言只语,一些并不完整的片段,也有着同样的意义。人类的忘性很大,几年时间就能抹平伤痕,忘掉过去。沙湾关作为众多关口之一,可以管窥当时之一斑。作者点面结合,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对于很多九零后和深二代来说,这些文字尤其珍贵。


《横岭的天空》 吴春丽

第一次读春丽的诗歌,虽然很直白,但颇有韵律感,读来跳跃而有节奏,这是优秀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一首首小诗,就是一个个素描,在公交车上、街道上,市场上,处处留心,处处可以成诗。整体构成了一个年轻女工的生活画面,清新而有活力,自然天成。


《舌尖上的深圳》 郑荣

让一个人爱上一个地方,首先是爱上这里的人,其次是这里的食物。深圳人虽然也自称美食之城,其实很多各地的名吃在这里都变异了,保留着一点自己的特色,又对周围的环境做相当的妥协,恰如深圳的人,在一个尚无规则的城市里形成自己的规则。郑荣大姐这篇文章取材接地气,文字朴实,内容详尽,轻轻松松读完,心里却还时时回味着。

相关

  • 2019年度邻家币兑换须知
  • 2019年评委张军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19年评委孙勇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19年评委欧阳德彬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19年评委王元涛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19年评委朱铁军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19年评委郭建勋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19年评委刘洪霞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19年评委费新乾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19年评委朱正安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我要发表
大赛评委> 大赛作者>

第四届“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

第三届“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

第二届"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

首届"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

阅读分类

  • 小说
  • 诗歌
  • 散文/游记
  • 城市浮世绘
  • 长篇连载
  • 微创作
  • 纯虚构
  • 非虚构
  • 文论
  • 戏剧
  • 同题/征文
  • 非首发作品
  • 新类型

阅读更多>>精彩评论

欢迎邻家新人夜上阑珊!她从湖北一回到深圳,就写了二首诗及一篇文章发在邻家。施霞是一位非常勤力的写手。《一棵孤独的树》这首诗,开篇略感压抑,如“我独自站在那里,站成一棵孤独的树”,这句诗中好就好在一个“站”字,让人开篇就有一种读下去的欲望。但当读下去却又豁然开朗,这首诗又并非是一首只写孤独的诗,或许写的是爱情,或许写的是亲情,“我的心啊,等成果实,盼着你来采摘”,这句诗眼就非常之妙,能打动人心!

方华吉 评《一棵孤独的树》

2019/12/9 21:23:35

施霞小妹是我湖北乡党,她是深圳市作协会员,我们是在市作协安排的凤凰、张家界采风之旅认识的,施霞是一位网络写手,写过长篇,文笔颇佳,故我向她推荐了邻家网站,没想到她很快就在邻家注册并发文章了。文中的汪明山我是熟悉的,因我的祖籍也是鄂州市鄂城区,她写的汪明山离我老家汀祖也就五公里路程,所以读她的文章有一股归乡的亲切感。施霞在文章中用较多的笔墨写了在装修新房过程中的亲情友情,朴实自然,感情真挚,特赞之!

方华吉 评《这个冬天很温暖》

2019/12/9 21:02:10

看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冷和难受。不错,亲戚是一帮有爱有温暖的好亲戚,让人在冬天遇到暖阳,可是“我”婆家的做法就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新媳妇回来,不说住新房子,但新被子还是要置买一套的吧,这倒也罢了,更难以容忍的是,结婚第五天,老公就对怀孕四个月的“我”拳打脚踢,想想都觉得可怕,如何能与他度过20年的委屈岁月?文章对亲戚亲情叙事方面略为平实,如果加上一些感情色彩,感染力会强一些。

梦晴 评《这个冬天很温暖》

2019/12/9 15:05:26

遇到好的风景,还要遇到好的人,才算相得益彰,对得起旅行的热情、期望与所花费的精力、金钱。现在祖国大地,大江南北,好风景不少,被人糟蹋的地方也不少,视觉的餍足,往往伴随着心灵的煎熬。国庆在丽江,固然也感受到了餐饮、住宿等服务水平的提高,但也见识了个别同胞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丧失了诚实和朴素,做些不该做的小动作,让人不禁心生鄙视。祈愿这个国家,土地干净,风景秀丽,礼仪葳蕤,人文昌盛,庶几可称文明国度。

笑笑书生 评《旅行散记》

2019/12/9 11:07:35

有亲人和亲情,是人们活着的理由,也是幸福的保障。不过,你那个结婚第五天、对怀孕四个月的你拳打脚踢的老公,实在是让人无语。我倒建议,你应该勇敢地把那段省略的“一万个委屈二十年的艰辛岁月”写出来,这些内容本身就具备了建构优质非虚构作品的特质。

笑笑书生 评《这个冬天很温暖》

2019/12/9 10:56:33

欢迎新作者的到来。在寒冷的冬天读作者的文章,心里有许些暖意。眼看临近春节,在深圳打拼的人,往返于异乡与故乡之间。其实有很多的无奈,也身不由己。文章虽短,蛮喜欢作者的文风,看似聊天的语气,字里行间无不露出亲情、乡情与友情。按理说修房子是大事情,都应该亲力亲为。但又舍不下在深圳打拼的事业,一个人有这么多的亲人真好。有他们的支持,能让作者能好好打拼。哈哈,喜欢文章中的三奶奶,会喝会打麻将,蛮有生活气息。

春风妙语 评《这个冬天很温暖》

2019/12/9 9:06:55

作者不仅是美食家还是旅行家。通过在旅游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记录人性的光芒与善良。在江西寒冷的冬天,六十多岁的阿奶雪中送炭,引他们进屋烤火,还免费给姜汤喝。果农免费让他们摘橙子品尝。婆婆待游客如亲人,服务周到。在草原上体贴入微的司机,让游客在自家吃到价廉正宗江西菜。后来作者己经回深,求他帮助被宰的20位旅客。受作者引导,帮助邮轮上下游客改正浪费食的确缺点。心存善念,计较少包容多。会遇到更多美好

春风妙语 评《旅行散记》

2019/12/5 12:32:34

一口气看完,行文如涓涓细流,叮咚作响,演奏出一曲优美的乐章。整篇文章有情有景,有文学有生活,有见识有思考,把丽江的诗意、古朴、美好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向往不已。如果没去过,说不定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曾经去过两次丽江,过度的开发,丽江已经很商业化,现在脑海里只残留着古城里的”灯红酒绿、人流如织"的记忆,真的怀疑,难道我之前去的是假丽江?

梦晴 评《人间净土——丽江城的日与夜》

2019/11/26 11:41:52

最早去丽江是2004年的事情了。之后再去过一次,却远没有第一次那么令人刻骨铭心。当然现在的丽江早已不是那时的丽江了。那时的丽江是静谧的、诗意的、带有异域风情的,它很神秘,也很古朴。但身处其中,又处处能感受到热情和天性之美。无论是万神园还是洛克故居,无论是茶马古道还是束河古镇,都令人向往。

江飞泉 评《人间净土——丽江城的日与夜》

2019/11/26 10:47:35

好舒服的文字,一见如故,再见倾心。风穿过北方,经襄阳,过长沙,穿清远,到深圳。不仅仅是美,还有气场有底蕴。今夜龙华上空,有一颗量子卫信。

大明府 评《故乡风吹晒布路》

2019/11/24 21:08:23

飞泉今年很高产,一篇孩子又一篇孩子滔滔不绝地生,羡慕,嫉妒。记得在图书馆南书房参加一次活动时,跟赵老师打过照面,很平静和气的一位长者;朋友圈里也见过他的书法,清润可人。在飞泉笔下,赵老师不但是个杂文家,同时也是个深圳主义者——高攀一句,跟我一样。他的《深夜记》,是关于深圳的文字,“既有二三十年前的历史画卷,亦有当下的风情拾遗”,见秦人风骨,见深圳情怀,让我忍不住想一读为快。另,谢谢飞泉提到我的名字

笑笑书生 评《见秦人风骨,见深圳情怀》

2019/11/19 16:33:58

总之,道是无然却有然,读不懂的人就如读不懂的诗一样,太深奥了就不是草根,小鱼总浮在水面上,要是能沉就不会直白这么简单了。诗不是深藏的专利,我们普通凡人也可以可学学诗仙诗圣去面朝黄土,仰望天穹,发发内心感叹有何不可?大鱼大肉可入席,难道青菜萝卜就不入味?营养学里面粗茶淡饭也有一课,本以草根多发力,为何不可叹几句,来深三十近三十,往来无常莫怨人!

文缘 评《磋砣》

2019/11/19 15:12:59

家弟非常精进,写了这么多的词。我基本上没写过词,但我非常喜欢读。要写好一首词,很不容易。平仄,韵律。每句子中包括了许多的典故,要积累很多的知识才写得好。年轻人能把词也得炉火纯青,除自身努力,想必也受到家人的潜移默化吧。从家弟这首词中,让我读到了弟弟的大婚举办在国庆之际,广东与湖南人结为伉俪,郎才女貌。这首词作者对弟弟与弟媳衷心祝愿,愿他们百年好合,早生宝贵子。这也是作为双方父母与亲人美好的期待。

春风妙语 评《沁园春•贺弟弟大婚》

2019/11/19 9:59:53

再看这首关于父亲的作品,内心难免联想到前几日连续看的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小鞋子》和《草房子》,里面形形色色的父亲就是我们熟悉或者陌生的那一个。父亲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人,关于母亲的文字浩如烟海,而对于父亲的书写,仿佛被遗忘一样。但我们知道,父亲是更加不会表达的那一个,他对你的爱是和母亲一样的。于是,我看到作者笔下罗列父亲的好,但作者却无法真正代替父亲感受到生命的疼生活的苦。

江飞泉 评《​父亲,我喊不出你名字里的疼》

2019/11/15 10:12:17

虽然文字有些稚嫩,但还是有蛮多可取处。其一就是质朴的情感,通篇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纷繁意象,反而释放了一种直白纯朴之美,譬如,关于学校宿舍的校友,本身就带有校园里质朴的特质,这种回忆总是令人记忆犹新,且非常美好。作者应该非常年轻,有着令人艳羡的年龄资本,意味着有更多见证生活美妙的机会。于是,想建议下,多写写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人,身边的风景。

江飞泉 评《白昼流星(外三首)》

2019/11/15 10:02:18

最新打赏阅读更多>>

深圳老亨 打赏了 《深圳,你欠我一场雪》1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登田心社区“无名山”》1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我无力平衡秋天的真实》1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阳光打在油画村墙上(组诗)》1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装修小记》1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城市精神决定城市品格》1000邻家币。

广东
深圳市
县区
街区
社区
小区
省区选择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华文擂台 子虚国
城市选择
县区选择
街区选择
社区选择
小区选择

分享到:

手机版 |  邻家公约 |  游客便利 |  联系我们 |  会员权利 |  帮助中心 |  建议留言

Copyright ©2016 邻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4]0415-115号 备案号:粤ICP备14014385-1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30402001030